哲学是否应该干预世界?

既然今天是世界读书日,那我也来讲讲最近读的书吧。

昨天看完的是《当下的哲学》,是左翼前沿思想译丛的第四本,才出版不久。本书的主题在书的背面已经写明:哲学是否应该干预世界?

巴迪欧在本书上篇《思考事件》开头为这个主题写了一段引子:“曾经有一个时代,哲人如西蒙娜・德・波伏娃或让-保罗・萨特、米歇尔・福柯或让-弗朗索瓦・利奥塔,他们关于当代事件的言说或对事物之改进所提的建议,被认为十分重要。这样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今天,就连那些20世纪70年代占领哲人位置的哲学冒充者们自己,也早已被艺人们和模特们、足球明星们和拳击手们所取代了。”

“故此,我们可能不禁要去谈论那个黄金时代,在那时,哲学家们的意见看上去仍具分量。然而,那真的是更美好的时代吗?”

“毕竟,就在不久之前,我们在讨论卡尔・马克思在苏联极权主义阵营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策划大屠杀的刽子手波尔布特难道不是一位在巴黎接受教育的知识分子吗?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中,又有多少人被凌辱、放逐和杀害呢?”

所以,哲学是否应该干预世界?

本书收录了两位哲学家的对谈——阿兰・巴迪欧与斯拉沃热・齐泽克。至于二者的观点,书背后的摘要已经写得很好了,我直接引用:

“哲学是否应该干预世界?成问题的正是哲学本身,因为根据巴迪欧所言,哲学除了干预与担当外,什么也不是,哲学不会被学术性的学科所限制,它是陌生的、新的,它以‘所有’的名义进行言说;齐泽克所相信的却正与人们期待的相反,他认为哲人必须介入,介入时代的诸种关键性问题,但他无法为这种介入提供任何方向,这表明‘问题问得不对’,他认为改变论争所使用的术语、把哲学定格为反常性与溢出会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这本书在未翻开之前,所吸引我的是能看到两位顶尖哲学家的交锋。然而很遗憾,书中的谈话并不存在对抗,更多的是共识。正如萨特所说,我们总是花太多时间在庆祝我们的共识上面。让我们看看两个人的对话吧——

巴迪欧:“关于康德,我认为把你的两个观察关联起来,是可行的……(中间是一大段他对康德的理解)……再次抱歉,我在这里再一次完全赞同我的朋友斯拉沃热・齐泽克。”

齐泽克:“不幸的是,我必然也是同等地赞同你的观点。”

……

巴迪欧:“我旗帜鲜明地、完全地赞同你。再一次很遗憾地,我不得不说:我们在继续把我们的共识向无限远推进着。”

齐泽克:“对于巴迪欧,我感觉——就像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在1939年莫斯科旅行期间对莫洛托夫所说的——‘亲如同志’。”

但在二者共识这个问题上,齐泽克似乎比巴迪欧要清醒许多,对谈之中齐泽克尽力在找他们共识之中的不同之处,他对巴迪欧的赞同十分警惕:“要是你是一个骗子怎么办,你只是在假装和我想得很一致?你越是赞同我,你就越是处于危险当中!”而巴迪欧却更倾向辨认他们相同的地方。这种态度大概体现了两人哲学态度上的差异,齐泽克认为哲学的介入是否定,呈现黑格尔式的辩证螺旋上升,而巴迪欧则认为“哲学介入的本质,实是正面肯定。”他以两人达成共识这个例子来阐释“我们投身其中的是去肯定而不是去否定。”

那既然这本书中的对谈都是对共识的强化,还有什么意思呢?齐泽克在中篇的个人阐述中对哲学对话进行了一次反思,我认为十分有意思。这篇小文标题就叫做《哲学并非一场对话》。他开头就写道:“在我们之间很难有一场对话,因为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共识。”他认为哲学家是这样一种人:“你正坐在一个咖啡馆内,某人跑过来挑战你:‘来吧,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哲人会立即说:‘对不住,我必须走了’,并确保自己以最快的速度离开现场。”

齐泽克认为柏拉图哲学著作中的对话都是一个人毫无间断的滔滔不绝。正如福柯曾说过,柏拉图,或者苏格拉底只是看上去很智性,是因为他们周围都是白痴。齐泽克写到在柏拉图的《智者篇》里,与苏格拉底对话的人都只说些“你是完全正确的”,“确实很明显”,“诚然如此”。《理想国》也是这种情况。齐泽克接着写道:“哲学并非一场对话。有哪一场成功的哲学对话,不是一个糟透了的误解?如有不是的,你就指一个个例给我看。即使是那些最卓著的哲人,也是如此:亚里士多德并未正确理解柏拉图;黑格尔当然不理解康德(他可能还会对此倍感欣喜);至于海德格尔,在根本上他就未曾理解任何一个人。因此,不要对话。但是,让我们继续说下去。”他说如果哲人被要求给出他自己的观点,那么人们想要的,“事实上就是我们的自我介绍而已。”

齐泽克指出哲学家对生活和政治的介入,并不能给当下的世界给出任何答案,哲学家是负责提问题的人,而非给答案的人,至少他必须给出问题的导向。当我们遇到某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提问方式不对。他对答案哲学——那些电视哲学家们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给出一个快餐式的哲学回答,并把它自身作为一种深奥的解释来传播,将是一个哲人能做出的最糟糕之事,因为事实上这种哲学问答只是提供一种代用品,它使我们可以不去思考。”

本书讨论了非常多我们熟悉的话题,比如伊拉克战争、当下盛行的享乐主义、民主、总统大选等等……齐泽克写了一段针对消费主义下的享乐主义的批评,切中要害:

“这种社会的首要特点是一个激进的禁律:立即享乐。它总是如此:‘你当然应该享乐,但为了能够真正享乐,你首先必须去慢跑,去进行节食,而且不要对任何人做出性骚扰。’最后出来的,乃是全盘的身体规训。”

好了,已经说得够多了,《当下的哲学》7万字左右,一下午便能看完。

最后,关于世界读书日,我想现在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毕业我该如何把书搬走,以及我需要一张更大的桌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