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时光

一天里做不了几件事情,缺少完成感的生活会导致人心情低落,逐渐失望,最后放弃。

“放弃,就是他妈的放弃!”

最近在搞研究,着手弄两个研究大纲,一是关于“潜能”,二是关于新闻。

因此很难看完一本书,往往是反复看书里的一个章节,摸清其中路数,将逻辑骨架构建出来,再进行分析。比如最近在研究阿甘本《潜能》里“思想的潜能”一章,仅仅二十来页,却不得不反反复复阅读。这时已经不是在看书了,而是在用书。

阿甘本的思想对我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结合了福柯和维特根斯坦的方法,以语言(概念)研究和谱系学研究为方法,针对那些真正的哲学问题进行思考,比如“潜能是什么”这样的问题。

啊,一天里做不了几件事,继续研究这么几页书,画了一幅画,跑了三圈步,吃了两顿饭,看了30多页Road——麦卡锡2005年的小说(我没记错的话),再次修正了毕业论文的研究大纲……但这些事情永远都是在进行中,缺少了完成感,就感觉什么也没做成。

在《潜能》之前,在看达米特的《分析哲学的起源》,写得非常好,一本在1200bookshop实习时就一直想看,又一直没看的书。此书让我认识到达米特的研究对于分析哲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让我了解了弗雷格思想的重要性。他并非通过写史的方法去写分析哲学的源头,而是通过针对具体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共同的问题,比如“思想与意义”,“命题与真值”、“思想与语言/意识”等,以此来寻找思想的源头。每一章都伴随着细致而严谨的哲学分析,也导致我每一章都得反复咀嚼、消化,最后一天也就只能看个30多页。当然其中也有翻译的问题,分析哲学的思想很难用中文翻译出来。

最后讲一下亚里士多德对于潜能的思考:当人已经认识到了所有他能认识的东西时,他还具有潜能吗?亚里士多德的回答是肯定的。

在心智(潜能的智识)实际上已经变成全部(可认识的事物)的时候,就像博学的人在活动时据说在做的(而这是在他能够自行发挥功能的时候发生的)那样,甚至在那时,心智在某个意义上说也是潜能的……并因此而有思考自身的能力……

潜能是人类被给予的最大恩赐。